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从地区分布来看,海光信息产品的销售地区分布变化以 2019 年为界★■,2019 年前,其主要客户为华北区的服务器厂商,2020 年开始,该公司华东区客户增长较快,占销售收入比重增长。
海光信息的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可分海光 CPU 和海光 DCU★■■,海光 CPU 为其主要的收入来源,2019 年★■★★、2020 年该业务为其全部收入来源■◆★★◆■,2021 年占比为 89.66%。
总体来看,近两年来◆◆◆,华东地区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制造业配套设施完善,对海光信息的业务增长提供了保障。
报告期内■★★★◆★,功该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的内容主要为晶圆■★■★★、芯片封测服务、DCU 半成品、HBM 内存、IP 授权费、设备■★★、知识产权费和 EDA 工具等,合计采购金额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81.41%、67.83%、78.41%。
海光信息已经在北京★◆★◆、成都、苏州、上海等地建立了近千人的研发团队,包含 CPU 前端、DCU 前端、后端、硅后、产品运营五大核心研发团队和技术支撑、质量管理支持保障团队◆◆◆。
。该公司刚刚成立◆■◆◆,就获得了中科曙光、国科控股等参投的天使轮融资。其中◆■,中科曙光是中国科学院旗下的上市公司,发展 20 余年,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处于领先地位。截至报告期末■■★★,
公开信息显示■★◆◆◆◆,海光信息的法人并不是孟宪棠■★◆■■,而是该公司的总经理沙超群■◆★★◆,曾任中科曙光技术副总裁★◆◆■■、高级副总裁,现任海光信息董事、总经理■■★◆,持股比例为 0◆★◆■■★.53%。
按季度收入来看,该公司的收入基本符合所处行业的特点■★,上半年与客户处于投标阶段★◆■,第四阶段完成采购和产品验收★◆★■。
在技术路线上,海光信息选择了相对成熟的 x86 架构。全球 IT 行业中■■★,微软操作系统 Windows 和英特尔 CPU 组队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结成了■■“Wintel”技术联盟,该联盟的特点是基于 x86 架构优化各类软件应用,使得 x86 架构下的软硬件环境成熟度较高。
该公司的发展与龙芯中科也有交集★★。龙芯中科的前身为 2001 年中科院成立的龙芯课题组■◆■◆,而唐志敏正是当时该课题组的牵头人★■,他与胡伟武带领研究团队,于 2002 年 8 月 10 日研发成功了我国首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龙芯 1 号■★◆”。胡伟武是龙芯中科的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
近年,无论是服务器还是 PC 市场,国产 CPU 的市场份额都在逐年提升。尤其在关乎国家安全的党政军等细分领域,实现 CPU 国产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除了技术攻关外,目前国产 CPU 还需突破国际巨头的生态壁垒,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
海光 DCU 系列产品深算一号和英伟达高端 GPU 产品 A100、AMD 高端 GPU 产品 MI100 进行对比,在典型应用场景下■■■,海光的产品部分性能已经达到国际上同类型高端产品的水平★■★◆◆◆。
目前◆◆,全球从事 CPU 或 GPU 研发和销售的公司包括英特尔◆◆◆、AMD、英伟达★◆、海思半导体等,国内有澜起科技、寒武纪、北京君正和龙芯中科,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海光信息的综合毛利率在 2021 年与行业可获取数据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这可能与各公司的主要业务不同有一定关系。
其中,成都国资通过成都产投、成都高投、城府集萃分别持股 8.28%、6.8%、4■★■★.45%◆★★◆★,蓝海轻舟合伙为高公司员工持股平台。
其中,2019 年第一季度收入占比较高,主要由于其终端用户中科院大气所单一大项目“模拟器装置”需求所致。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该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37.31%◆■★、50.50% 和 55.95%。2019 年■◆■,其各系列产品毛利率较低,是由于当时销量相对较小■◆■★◆,自研无形资产摊销占营业成本的 52◆★■◆.42%◆■◆◆★◆,导致产品单位成本较高★■■◆。
目前■■★★★,海光 CPU 产品有三个系列,分别是面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复杂应用领域的海光 7000 系列,面向政务、企业和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中低端服务器的海光 5000 系列■★◆■★,面向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等入门级计算领域的海光 3000 系列■★。
■■★◆★,海光信息的产品已经进入规模化落地应用阶段。不同于其他国产 CPU 玩家,
海光 CPU 主要面向复杂逻辑计算★◆■◆、多任务调度等通用处理器应用场景需求,兼容国际主流 x86 处理器架构和技术路线。
2021 年营收翻番的原因为市场需求增加较快,该公司的 DCU 产品也实现规模销售。
2016 年 1 月★■★,唐志敏认缴海光有限 1■■★■.63 亿元新增注册资本★★★◆★。中科院的公开信息显示,2016 年至 2019 年,唐志敏兼任海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总裁、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海光信息开盘价为 70 元 / 股★★★,涨幅达 94.44%。开盘后,海光信息股价小幅下跌,截至芯东西成文★◆★,股价为 67.87 元 / 股,涨幅 88.53%,总市值 1578 亿元。
目前,该公司的海光 DCU 系列产品是以 GPGPU 架构为基础■★◆■★★,兼容通用的“类 CUDA■★■◆★■”环境以及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
2018 年以来,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多家国内服务器厂商的产品已经搭载了海光 CPU 芯片,覆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领域客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能源化工领域客户◆★■■★,电信运营商等。
■★◆,在兼容性、软硬件开发上具有较大优势。不过 2019 年 6 月,海光信息被列入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实体清单★■◆■”中,招股书显示,此后 AMD 不再为海光信息提供相关技术服务。这对该公司的芯片流片◆◆★■■、采购 EDA、IP 工具等造成一定影响,不过其自行实现了后续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开发。此次成功上市或助力海光信息下一代 CPU 和 DCU 的研发和技术突破。
此外■◆★,在海光 CPU 系列产品中■★,主要应用于高端服务器的海光 7000 系列的营收占比均超 65%★■★◆■◆,该款芯片于 2018 年第二季度上市。
报告期内◆★★◆,该公司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9◆★◆★◆.12%、92■◆.21% 和 91.23%★★◆★■,集中度较高。
2014 年 10 月,天津市大型国有企业天津海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天津海泰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 3.08 亿元成立了海光有限。同年 12 月★◆◆,海光有限获得了海泰投资、宽带资本 CBC、中科曙光、国科控股参投的天使轮融资■◆■★。随后★◆■★,海光有限于 2017 年改名为海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此外,招股书上透露,目前该公司并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其第一大股东为国产服务器龙头企业中科曙光,持股 32★★◆◆◆■.10%★◆,其次持有该公司 5% 以上股权的股东为成都国资、海富天鼎合伙、蓝海轻舟合伙★★◆,分别持有 19■★■■★★.53%★★■■◆■、12.41%■■◆◆★、6.99% 的股份。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该公司的研发技术人员工 1031 人,占员工总数的 90.20%,还有 7 名核心技术人员分别为刘新春、应志伟、潘于★◆■◆■、张攀勇、王建龙、黄河◆■★★、杨晓君,其中有 3 名核心技术人员毕业于中科院。
此外★◆,海光信息拥有已授权专利 179 项★■,154 项软件著作权和 81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
根据应用领域★◆◆◆★◆、技术路线和产品特征的不同,海光信息在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时◆■◆■◆■,将其产品分为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
招股书显示■■◆■,其 2019 年和 2020 年连续亏损的原因为,公司产品上市初期营业收入规模相对较小■★◆,而研发资金投入较大。三年间,该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 1■■★■.75 亿元、5.46 亿元、7.45 亿元,占各年营收比例分别为 228.04%◆◆◆★、106.60%、68.60%。
海光信息采用 Fabless(无晶圆厂)经营模式■★,采购项目包括原材料、外协加工费、工艺及技术服务费、软硬件租赁等。
2018 年 5 月孟宪棠加入中科曙光并担任董事长★★◆★。他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处长、副巡视员、国科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目前,孟宪棠合计持股 0.64%。
国外主流 CPU 厂商有英特尔和 AMD◆★■★★★,国内 CPU 厂商除海光信息外★◆■■,还有海思★★★◆■■、龙芯■★★、兆芯、飞腾★★◆、申威。招股书中,海光信息与上述厂商的 CPU 产品进行了参数比较,结果显示,其产品的部分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上同类型主流高端处理器水平◆◆★。
海光信息通过与 AMD 成立成都海光微电子、成都海光集成电路得到 AMD 官方授权,获得 x86 处理器设计核心技术。其中,海光微电子由 AMD 主要控股 51%◆◆★◆,拥有 AMD 的 IP 授权并负责芯片生产★■■,海光集成电路由海光信息主要控股 70%,负责芯片设计与销售■■◆■◆。
,海光三号已经完成实验室验证◆■★◆,海光四号处于研发阶段■★,海光 DCU 系列产品深算一号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深算二号处于研发阶段。本次 IPO★■,海光信息计划募集 91.48 亿元◆★,主要用于新一代海光通用处理器■★★■◆◆、协处理器研发以及先进处理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科技与发展储备资金。
报告期内★★★■,其包括晶圆和 DCU 半成品在内的原材料采购增长★■,主要原因为下游市场需求旺盛■◆■◆◆★,使得海光信息的 CPU 系列产品订单增多,再加上受芯片供应紧张的影响,该公司相应增加了产量、备货。
招股书显示,未来,海光 DCU 将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